设计理念:
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,道教文化是华山文化的核心。道教在华山的发展为华山的基础建设、与名望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设计师根据华山与道教的历史渊源,结合《道德经》的思想,对华山的莲花峰、建筑、山路等进行照明规划设计。一花一草一木,一石一凳一桥,都被赋予了道教独有的无为、至简等思想,在光与影、明与暗中显现出华山的天水云烟,侠风道骨。
而光则以:漫射,温和之形;限时、限量之式;融于建筑,未得越过雷池半步!
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顾草木之脆弱,山体之上植被自暗。兼鸟兽之安宁,顾灯光之柔顺,求得久存。
项目信息
项目名称:华山道光
项目地址:陕西 华阴
主设计师:岳存泽
项目简介
华山,高五千仞,削成四方,远而望之,又若花状,古文“华”与“花”通用,故“花山”即“华山”。其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,海拔约二千多米,广十里,属秦岭东段,是我国 “五岳”中之西岳,又称华岳。此次项目是对华山整体进行照明亮化设计,涉及到华山山路、莲花石、桥体、玉泉院、以及其他建筑等。
韵味建筑
1宜隐不宜显
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。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项目之初即感受到建筑设计师用心之良苦。山之巍峨,道之浑厚、与新式建筑以无形、不容反抗之包容泰势!“宜隐不宜显”,无论从建筑高度亦或角度皆可现得一斑。
2红缀玉泉院
国人含蓄内敛,却独喜红色,常道 “中国红”!曾斗胆定义:烛光于红灯笼之中,取中间色,为中国红最为妥贴!
固有“低色温白光、配少许红光”之组合,照射红门、铜钉,热烈而温馨!日月无人燃而自明,星辰无人列而自序。光多与少,月悬于空;楼明与暗,星稀云淡!
3无为无不为
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!”屋脊年久需修,设施于屋顶之安全稳定不得忽视。所有设备基础,重新浇筑水泥固之,并恢复原貌。以得万无一失。
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“无为”指顺其自然,不妄为。比如这个环境没有四处装灯,满满当当,而是以景观照明的余光解决院内的功能照明需求。
飞檐翘角亦疯狂,明暗光影俏画梁。于建筑节点处,雕梁画柱凸显。周边道路、庭院照明弃置,是有余光足已。
华山险路
合抱之木生于毫末,九层之台起于累土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足下之光先系于安危!华山之险闻名于世,而又有“夜间登顶,清晨观日”之开放行程。足下之光实为生命之光!防眩、稳定、避雷、节能、降维护率、等理念一如“华山险路之光”贯穿始终!
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 。点非点,实为足下之光;线非线,实为生命之光;面即面,近观皆为面。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——皆知明之为明,斯暗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——明暗互现。纵观华山,有行踪处,略光;险奇深峻者,多自暗。
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身殃。是为袭常。
光虽小,理为大。不苛华丽,节能尚暗,亦为明理!事虽小,尚能坚持,力苛求好,求是,应有所获!当在其道。
精巧工艺
1青莲映青天
华山西峰之巅有巨石形似莲花瓣,李白诗有“石作莲花云作台”,亦指此石。古人又称华山为莲花山!自古儒家尚“白莲”!道教尚“青莲”!华山“青石映蓝天”正与道家青莲结缘。
2一凳一诗骚
历朝多少骚客、文人共鸣于华山之道,诗词作品、墨宝无数,每石凳上表面、刻诗一首,绝无重复。是为:一光一影静、一凳一诗骚!
3五龙七孔桥
五龙七孔,儒道不分。儒推九五至尊,道讲天罡奉七。史上历来多朝统治者与道教渊源深远,互为依存。五龙桥下七孔通行亦为儒道相融佐证。儒道皆喜金黄。儒家大金、辉煌夺目,尊崇备至!道家尚黄,隐而不归,黄而不老,含蓄内敛!
4大道而至简
大道至简。越至山内,力求朴实。见光处、必为典故之所。色泽一如金黄。
5稳健似华岳
聊见此灯,诞于田浩先生。其作品细腻如涧水,稳健似华岳。“山”字形极窄 神似华山;道帽造型溶灯头之中;黄色侧线相映挺拔,灰色喷涂与石面遥相呼应;正面镂空广而告之。整灯构造紧凑,寓意丰富,功用便即。
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
设计微采访
华山是道教重地,《道德经》是老子思想精髓集中体现,您如何理解《道德经》中体现的思想,这次的华山项目的照明设计跟您以往的项目的区别在哪些地方?
【岳存泽】首先,无论对道教的理解还是对道德经的理解都不能是片面的,孤立的。要把这两者的关系理解到位,就是把光作为一种文化媒介表达好,表述准确的一个基础。其次,“道”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,绝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消极的,出世的,落伍的思想。而是更高层次的看待事物发展的一种角度。带着这种理解,才能阳光的,积极地面对项目。
另外在光语言的表达中,求真、至简是这个项目和其他项目区别最大的地方。求真是对功能照明的满足的极致考量,因为华山险峻。“大道至简”是把光的表述、表现,从商业炒作,经济追逐中剥离出来的核心思想,最大程度的控制了景观灯光的数量级别。
山体亮化是文旅照明项目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,您对于山体照明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?或者说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?
【岳存泽】山体被照亮被观赏,是猎奇心理,是商业利益驱使的短期的现象。山体的功能照明如果想做的很讲究,是值得挖掘的一个课题,因为地势高差影响了人们行进路线的观看角度,在这个条件下避免眩光,追求基本的照度均匀度,都难上加难。山体有人去的地方都有了完备的正确的功能照明就足够了。
“道家”与“道教”
“道家”和“道教”是东方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思想硕果。
道、是对上古时期及夏商周、华夏传统文化的总结和凝练,至今无法超越;道、大体都崇尚心理和生理的“无为”修行;道、是中国本土的思想体系与宗教信仰的融合;道、都是展开思想活动的核心主题。
“道教”是:信仰群体组织的管理和传播体系,也是神仙体系、组织体系、祭祀体系、占卜体系、身体修养的范畴。
道教的基本概念里,把黄老学说,奉为主旨,主张:无为而治,休养生息;道教最高神:三清天尊:原始、灵宝、道德(太上老君)(神位);而最高管理职能是众神的统管:玉皇大帝俗称:老天爷,是官职;盘古是元始天尊化身,老子则为道德天尊第18代化身,姜子牙是原始天尊的最差的徒弟,女娲和杨戬和关公和妈祖一样是圣人。这样道教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历史任务的全部,作为神仙体系,庞大而复杂,不利于传播和认知。
但其根源的系统支撑却包含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。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——成为道教的核心信仰。清静无为、见素抱朴、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,被教徒所继承发扬。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,造就了“文景之治”的盛世。汉武帝后,黄老学说走向民间,与源自民间鬼神信仰的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,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。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,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;墨家尊天明鬼、兼爱互助和方术等思想与内容,被道教涵盖;《易经》是道士的基本经典,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、哲学、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;先秦道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,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《周易参同契》将易学、黄老、火候三者参合,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。后来的佛教思想、也在全真教王重阳时间段整合在一起。
道教的派系一般认为正一教和全真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传播开来。而其他派系则逐渐淡出,或被这两大派系收编。但最早的道教派系甚至比创教的正一教还要更早300年是咸阳的茅山派。
而“道家”则是:哲学思想体系、世界观、认识观、文化架构、治国论、思想修为的范畴。
从三皇五帝至夏商周时期,中华民族已经有河图洛书、黄帝内经、五行、阴阳、周易、等学说,商周时期的诸多史记记载印证了中华民族曾经取得的,奴隶制国家的历史巅峰,《道德经》正是在此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背景下,以哲学意义之“道德”为纲宗,论述修身、治国、用兵、养生之道,而多以政治为旨归,乃所谓“内圣外王”之学,文意深奥,包涵广博,被誉为万经之王。这与大众一般而论的出世之学、无为之学相差甚远。其本身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,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角度。